水泥窑衬的施工是要把设计中企图实现的窑衬方案转化为现实。水泥回转窑系统耐火衬里用火泥砌筑时,其灰缝设计应在2mm以内。
拱顶和圆筒衬里宜采用环缝砌筑,直墙和斜面宜采用错缝砌筑。对于窑筒及筒式冷却机,耐火衬里还必须保障砖环与筒体同心,故应保障砖面与筒体完全贴紧,砖间应是面接触且结合牢固。砌筑不动设备的砖衬时,火泥浆饱满度要达到95%以上,表面砖缝要用原浆匀缝,但要及时刮除砖衬表面多余的泥浆。砌砖时要使用木锤或橡皮锤,严禁使用铁锤。
浇注料施工前应严格进行如下内容的检查:
(1)检查待浇注设备的外形及清洁情况。
(2)检查施工机具的完好情况。
(3)检查锚固件型式、尺寸、布置及焊接质量,金属锚固件必须作好膨胀补偿处理。
(4)检查周围耐火砖衬及隔热层的预防浇注料的失水措施。
(5)检查浇注料的包装和出厂日期,并进行预试验检查是否失效。
(6)检查施工用水,其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水的标准。
(7)浇注料施工用模板可用钢板或硬木板制成。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,刚性好,不走形,不移位,不漏浆。钢模要涂脱模剂,木板要刷防水漆。
(8)浇注料的加水量应严格控制,不得超过限量。在保障施工性能的前提下,加水量宜少不宜多。
(9)浇注料搅拌时间应不少于5min。操作时要使用强制式搅拌机,搅拌时宜先干混,再加入总用水量的80%的水搅拌,然后视其干湿程度,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搅拌,直至获得适宜的工作稠度为止。搅拌不同的浇注料应先将搅拌机清洁干净。
(10)浇注料必须整桶、袋使用。搅拌好的浇注料一般应在30min内用完。在高温干燥的作用环境中还要适当缩短这一时间。已经初凝甚至结块的浇注料不得倒入模框内,也不得加水搅拌再用。
(11)倒入模框内的浇注料应立即用振动棒分层震实,每层高度应不大于900mm,振动间距以250mm左右为宜。振动时应尽量避免触及锚固件,不得损伤隔热层,不得在同一位置上久振和重振。直到浇注料表面泛浆后,应将振动棒缓慢抽出,避免浇注料层产生离析现象和出现空洞。浇注完成后的浇注体,在凝固前不能再受压与受震。
(12)大面积浇注时,要分块施工,每块浇注区面积以1.5m³左右为宜。膨胀缝要按设计留设,不得遗漏。膨胀缝应留设在锚固件间隔的中间位置。
(13)待浇注料表面干燥后,应立即用塑料薄膜或草袋将露在空气中的部分盖严。初凝到达后要定期洒水养护,保持其表面湿润,养护时间至少两天,刚开始要勤洒水。浇注料终凝后可拆除边模继续洒水养护。
经砌筑完成验收合格的窑衬方可交付使用。但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一定升温制度的烘烤。停窑但不换窑衬时停运前必须采用适当的降温制度来冷却。这样才能..窑衬处于能正常使用的状态。烘烤中的升温制度和冷却中降温制度取决于窑衬的结构、材质和砖型以及砌筑方法等因素。
窑衬材料中碱性砖本身的线膨胀系数较大,抗热震性能较差,又被用于窑内温度.高的部位,所以碱性砖衬内的温度梯度较陡,温差应力.大,因而.易产生开裂剥落,使用寿命在窑内所有耐火砖衬中较短。采用适当的升温制度来烘烤和适当的降温制度来冷却,是窑衬特别是碱性砖衬使用中一大关键。
对含浇注料层在内的复合衬里,烘烤时间应达1周。窑筒内和预热系统窑衬的烘烤可以同时进行。设计单位在窑衬设计中必须提供具体的烘烤制度。
窑衬烘烤必须连续进行,直至完成,不得中断。所以在烘烤前夕,必须对有关装备实地试运转,还必须保障烘烤中不发生停电,万一因事故中断,要按一定的降温制度来冷却至常温,然后重新烘烤。如果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恢复烘烤,可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,并从实际降到的温度开始。
为保障砖面温度从常温升至800℃的低温烘烤时间达到8h,就用燃油来烘烤。如果油料供应困难,也可燃木柴来代替。
烘窑期间,应先用辅助传动装置按一定制度转动窑体,从间歇慢转开始铸件加快到连续慢转,达到正常窑速,力求烧成带内砖面各处温度均匀,保障窑筒中心线规整,椭圆度正常。